这两天在宿舍里上MSN SPACE的速度很慢,极大地打击我更新日志的积极性,看来很小的transaction cost的确会引起一定程度的rigidity,寒……
考试期间疲劳过度,之后的日子经常是处于半梦半醒之间,闹钟对我已经彻底不起任何作用了。前天和 冯育去了一趟附近一个叫荣华的中国餐馆吃了点自助餐,算是考完试的庆祝了,听说在伯明翰的分店有火锅来着,但这里只有铁板烧,也不错了,还蛮fancy 的。吃喝途中拿手机拍了一小张照片,上传一下,至于摄影技术不予置评。
这个学期面临选课,也是一头雾水,所以所有的课都准备去听听,选择的余地确实太少,不过回头想想,如果options很多的话,会把人数分散得太过厉害,资源利用会比较低下。
去听了macro developement and transition这门课,虽然比较喜欢,但还是对于seminar base的课程比较紧张,成绩毕竟是比较重要的,惭愧。第一节seminar就提出了俄罗斯和中国两种不同转型的case study。无论从任何数据上来比较,中国79年之后的渐进式转型都要比俄罗斯91年的 ”一夜资风“ 要有效的多。仅从俄罗斯1992年一年的time series来看,批发价格指数增长近20倍,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0倍,而因为存在着rigidity,工资指数增长较缓,所以生活标准实际上是降了。与 之相比,中国胜在通货膨胀率始终控制在一个良好的区域,甚至可以说很低。更由于土地改革提高了农业效率和生产力,所以总体上的生活标准是出于上升趋势。
经济学界一般将中国的经济腾飞大部分归功于中国超高的储蓄率,课堂上教授给出的数据是GDP的 130%,个人认为比这个数字应该还要高的多,这么高的储蓄,足够应付任何额度的财政赤字,还有很大余力刺激投资。俄罗斯在这个方面就比较可怜了,民众对 于银行的信心较低,由于存在高通胀,所以宁可保持现金,这就造成俄罗斯保证金缩水,引起金融系统恶性循环。
地球人都知道,早年中国的储蓄利息很高的,高到可以当作半个工资,但这些年利率就非常之低了, real interest rate绝对是负数,但储蓄率还是居高不下,这可帮了中国经济大忙了。要知道,中国的银行系统可是烂的没办法说,前一段时间按运作效率排在世界上仅高于非 洲几个国家的银行。都是因为要给摇摇欲坠的国有企业持续发放贷款,所以坏账率高到不敢偷漏真实数据,要不然前一段注资400亿美元作甚?教授还给了个数 据,说是如果考虑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所隐藏的数据,真实的财政赤字在91年也许已经达到了GDP的接近7%。仅仅比较财政赤字的话,俄罗斯这些年来比中国 要做的好些,幸亏中国的储蓄率如此之高,所以给脆弱的银行系统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并且支持着这么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银行体系,这 两年都是财经头条,现在融资上市也许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从合作银行方学习”真正的银行“应该如何运作。
教授上课把中国超高储蓄率归功于良好激励机制构造,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一是在与中 国人的理财习惯,因为其他的投资手段在中国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吸引不了太多收入,前几年股市热确实吸引了很多储蓄,但这也是少数,而且这两年股市形势也差 到令人齿冷……另一因素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那就是贫富分级。贫富分级在中国很明显,所以消费价格也相应产生巨大差,尤其在大额,甚或必须消费上,比如房 产(房产泡沫),子女教育(教育产业化),和医疗(医疗改革),增长速度绝对高于平均工薪增长速度。为了应对未来昂贵的大额消费,在工作的前期必须抑制消 费,进行高比例储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有企业的改制。众所周知,以前的社会保障的重任是分摊在国有企业头上的,企业保证自己员工的退休金。但与 此同时,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加上投资手段匮乏的金融环境,造成了养老金实际很难保证的情况。并且借着这两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风潮,这些企业都急于摆脱这些 社会保障的负担(利用各种方法,甚至耍无赖……)。作为普通职工,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了保障自己退休(或下岗)后的生活,只好抑制当前消费,进行高 比率储蓄。
基于以上种种提到或者没有被提到的原因,中国现阶段尽管处于负实际利率,但储蓄率仍然高居不下, 所以有效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尽管很大一部分储蓄被无效率地消耗了继而成为坏账。所以我认为仅仅用新凯恩斯学派的拉动内需和消费为主的经济哲学是不尽然适 用的,中国经济消费低迷不是经济原因,而是结构原因。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刺激消费实际上相当于对高收入人群施加消费税(高消费群体购买奢侈品的比率逐年 走高),可以烫平贫富差距,充当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力。但如果仅仅从这方面着手,也许会付出一定的社会成本,比如低收入群体要在这几年体验”真实“生活标准 负增长。
这是昨天在课堂上和课堂后的一些想法,趁着没忘,赶紧贴上来,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展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