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3日星期二

《梦的解析》阅读笔记1

  弗洛伊德的精神治疗理论主要来自于布劳尔所创的报道,其主要思路是:“视病态观点(指各种精神疾病表现)为一种症状,尽可能地在病人的以往精神生活 中,找出其根源,则症状即可消失,而病人也得到复原。”在这种治疗分析中,弗洛伊德往往要求病人将其有关某种主题所曾产生过的想法统统告诉他,这样经常会 牵扯到病人的梦境。由此弗洛伊德联想到,梦境应该可以作为由某种病态意念追溯到昔日回忆的桥梁,用梦的解释来追溯病源,而加以治疗。
  
   人们往往会筛选的自己的思维甚或记忆,“理智”会将自己认为“不合适”的意念拦截下来,这个过程其实在人们自己并没有察觉的时候便发生了。所以抑制本身 的“批判力”是在精神治疗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允许自己的意念自由地浮现在脑中,当然,这种行为十分困难,因为思维筛选是下意识的动作,只有在放松的情形 下,比如催眠状态下,才能比较容易办到。
  
  有趣的是,在文学创作中,任由自己意念毫无限制地进入脑海,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一个人之所以发现毫无灵感,实在是因为他对自己意念批判得太早,太严格。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梦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大脑活动,而是由之前生活中许多相关联的事物,由自己平日里被压抑的思维活动或欲望,以某种繁复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梦境。
  
   在这里,我也突然想起了自己一直以来思考的一种假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尤其是说话写作,其实来自于自己的记忆深处,比如某人曾经所说的话,比如 电视中广播中的语句,也许自己并不能察觉,但这些语句偶尔(或经过某种触动引发)而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就变成了自己的话语或是流泻于自己的笔下。个人的 记忆往往不能识别这些,于是便被认为是自我的原创。如果经过缜密地分析,一个人往往可以发现他的文字出自于自己最近看过的某一篇文章或小说。所谓的纯粹原 创,则是由潜记忆中的多个语句复杂结合的产物。
  
  这个,离开我的理论,回到弗洛伊德的理论吧。最为普遍的梦境为“愿望达成”的梦, 比如一个人口渴,便很可能会做喝水的梦。(我倒想起我小时候只要一旦做洗澡的梦,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尿床了……当然,这是另一个领域的梦境,由身体的感官而 引起的梦,比如经常有人把睡眠时听到的声音带入梦境)儿童的心理比较单纯,所以梦境也较为容易去解释,这样,研究儿童心理学,便可以作为研究普通心理学的 基础。通过一些儿童梦境的研究,证明了一个无价的推论: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
  
  很多反对意见说,一大部分的梦境都是痛苦或者恐 怖的,所以“愿望达成”作为梦的本质这一说法站不住家。但弗洛伊德提出,痛苦的梦往往是经过改装的,梦的原本目的也许仍然是愿望达成。这种“伪装”表示梦 者对此愿望有所顾忌,而因此这愿望只能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或者以一种较为曲折的方式去满足愿望。弗洛伊德的主张是:“不管梦的内容乍看是如何 的不幸,其结果均仍为愿望的达成。”
  
  “反愿望的梦”出现的一种原则是,许多人的性体质中,多少具有由“侵犯性”转变为相反的“被 虐待的成分”如果他们能够不通过肉体的痛苦来满足快感,而却能以谦逊,慈爱的牺牲态度来实现快感的话,这类情况可以被称之为“理想的被虐待症”,这类人可 能作的梦都是“反愿望之梦”,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由衷的期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被虐待的倾向。
  
  梦中的愿望,平时招致严重的压抑,所以愿望的达成均被伪装到乍看下无法被看出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伪装而达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