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0日星期六

圆圈还是三角,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前天大家吃饭的时候,有同学拿出其学心理学的舍友的一份实验问卷,让我们都填一下。简单的叙述一下这份问卷:

说有两个女生住在一起,起初梳妆台上放着四个盒子,从左到右的形状依次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女生A梳完头后,把梳子放在了最左面的圆形盒子里,离开房间。女生B进来,也使用了梳子,然后把它放在三角形盒子里,并且重新整理了盒子的顺序,(我记得应该是)把圆形和三角形盒子调换了一下位置。女生A回来后,女生B告诉A她把梳子放在了原来的地方。问题便是,女生A认为梳子在各个盒子里的几率是多少。

大家填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有100%在三角形盒子或者100%在圆形盒子的,有80%和20%分配的,也有四个盒子都有正百分数分配的。

简单的分析一下问题,这个几率取决于女生B对于“原来的地方”的解读。如果认为是在原来的盒子,那么会100%去圆盒子里找,如果认为是在原来的位置,会100%去三角盒子里找。所以在这个特定实验里,会预测几率分配在这两个盒子中。

基于我粗浅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学领域交叉的历史渊源,我认为这是一个测试选择行为的实验。

当然也许这是一个测试短期记忆的问卷,我个人在当时就是这么理解的,基于我自己的短期记忆是对于位置敏感,而对于形状不敏感,所以我当时选择的是100%会去三角形盒子,也就是梳妆台的最左边去找,因为女生A最初把梳子放在最左边的圆形盒子里。假如另外一个人也是如此理解这个问卷的话,但他的短期记忆是形状敏感,他会认为女生100%去圆形盒子里找。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人,会取百分比。如果短期记忆很差,会给四个盒子都设上正百分数。

如果测的真是短期记忆,那么这个实验用实景方式和用问卷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因为用问卷的话,可以反复看整篇文章,这样短期记忆测的便不准确,不如用实景方式来的好,或者用电脑编程也好些,可以测试人们对于形状和位置的敏感记忆程度。

这个实验设置的非常整齐,而且让人考虑百分比,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个测试人们是否遵循expected utility theory的试验。如果说参与试验者是完全理性人,会解读“原来的地方”为50%在原来的盒子里,50%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样的话圆形盒子为50%,三角形盒子为50%。如果不是完全理性人,会得到别的答案。

在长久以来的争论中,30年前的经济学家为了得到基本统一的规律,假设个体为完全理性人,并且遵循EUT,在行为选择中会得到如上的对半分答案(假设此人不是risk lover)。心理学家和近代的经济学家认为人会遵循更加复杂的选择规律,当人心理学家的观点更为复杂和不成系统一些,这些观点并不利于经济学追求简洁统一的目标。心理学有一系列的试验,微观经济学中也发展出一脉叫做试验经济学来研究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做的这个问卷真的是研究这个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个试验存在一些基本的设计失误。第一个失误也就是认知失误,不同的人对于这个试验的目的有不同的认知,比如我当时认为这是个短期记忆试验,后来认为这是个选择行为试验。这是因为试验设计的不够清楚,导向不明确。这样一来,会得到很多完全无用的数据。

第二个失误是,试验中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后果是什么,在原情境中,女生A即便第一次选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没看见梳子么,第二眼就看见了。这个选择的情景太随意了,试验参与者的选择(即便很诚恳地代入此情境)也会趋向于随意,很不利于试验设计的终极目的。

心理学试验和经济学试验的巨大区别是经济学试验假定金钱驱使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选择是涉及回报的,不涉及回报的选择人们根本就不在乎,胡乱选就好了。在这个试验中,就有这个问题,因为选什么对于参与试验者都没有区别,所以答案会有很多误差。经济学一般会设计一个实验,说如果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的盒子,那么会得到5镑,也可以用mixed strategy,那么一个risk adverse的参与者,会选择50% 50%的策略,一个risk lover会选择100%的策略。经济学认为这样子的试验才能正确理解人们的选择行为,心理学单纯问卷的方式是得不到任何结果的。

我的一个猜想是,对于相对自己财产(更进一步,相对于自己收入能力的花时间做此类选择的机会成本)非常小的回报,人们的选择趋向于无序,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个选择,懒得花时间思考如何做决定。当回报逐渐增大,人们趋向于risk lover,回报继续增大到一定程度,人们趋向于risk adverse,会惧怕风险,回去选择规避风险。

所以我认为,无回报或者相对非常小回报的选择(以及此类试验)会得到非常无序的选择。对于政策方面的implication就是,一个政策如果对人们的财产影响非常小,是不能够预测到任何反应的。即便是影响回报较大的政策,如果考虑目标人群是高收入人群的话,也是得不到任何准确的预测的,只有低收入人群会非常理性地去进行选择。

我的结论便是,按照如今试验经济学的试验方式,平均回报是5镑左右,相当于英国最低时薪,参与试验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相比于他们的财产,这个回报仍然是非常小的,所以大部分人士抱着新鲜的态度去参加试验,得到的结果仍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如果要得到相对准确的结论,必须要求较高的回报,这不大可能实现,学校毕竟经费有限,而且试验经济学甚至是经济学中的冷门。或者去选择低收入群体来进行试验,但这样又会失去普遍性。

没有评论: